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进军漂浮式海风:“中海油”们的私心与野心

发布时间:2023-05-24 12:25:38 来源:能源圈

新能源行业技术路线不断迭代升级,继钙钛矿被VC盯上引爆市场后,风电赛道也不甘示弱,主打一个新技术“漂浮式”。当前,陆地风电和近浅海的海上风电对优势地理位置的占据已几近饱和,漂浮式海风或成新的市场突破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0日,中海油又向市场投放了一枚重磅消息:“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平台建设成功并网投产,可直接为海上油气田群供电。

01

酷到不行的漂浮风电

上一次提及漂浮式,还是光伏,风电+漂浮式的组合有些酷,不止出现在海上,还出现在空中。

高度越高,风力越强,美国风能公司的高空风电产品将当时传统风力塔效率提升了一倍,彼时引发小范围关注,像谷歌曾涉足这个有些酷的风电概念,直接收购空中风电设备公司。不过,历经十年,高空风电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对比高空风电,海上漂浮式风电相对成熟。欧洲漂浮式风电场已实现商业化投运,在运的浮式风电容量已达到113000千瓦。

中国漂浮式海风的赛道初具雏形。在中海油之前,共有4位国家队选手涉足漂浮式海风:

三峡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2021年建成抗台风“三峡引领号”并网发电。

中国海装联合中国船舶集团等企业单位,2021年建成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机“扶摇号”。

中国电建2022年投建万宁230亿元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预计2025年并网。

中广核则暂布局于国外,参投法国相关项目。

可以看到,漂浮式海风在国内处于从0到1的初始状态,率先涉足的企业往往会抱团出击。

02

“中海油”们入局漂浮式海风

中海油入局远海漂浮式海风,相对独立。能保持独立研发和投产的原因,有私心,也有野心。

私心,是因为中海油目前即将投产的漂浮式海风,最主要应用场景是自己的海上油气田。

这一点在中海油对外披露的信息中也有显示。据央广网报道,“海油观澜号”投产后,将为中海油的海上油气田供电,为风急浪高的深远海油气开发工作提供了用电保障。据统计,“海油观澜号”年均发电量可达2200万度,相当于3万中国人一年的用电需求。海上作业平台用电需求高,一般直接使用开采出的伴生天然气或原油发电,但这种发电机组容量小、效率低,能耗高。风电机组的加入,为供电增添新途径。

▲5月6日,5000米的动态海底电缆完成敷设,“海油观澜号”正式打通连接文昌油田群的输电“大动脉”

当叶片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或疾或徐转动时,所发出的绿电一年可节约燃料气近100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00吨,对于中海油绿色转型又是一次有益助力。

野心,在于中海油已有一些成熟体系与经验,可以嫁接、复制,更可以为其它尚在抱团探索的企业们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就近提供的电力就近消纳,能够减轻对电网的压力,还能够提供给其它船舶、海工企业,也能够转换为经济效益。而这样的野心,中海油有,其它涉足漂浮式海风的企业也有。

例如,三峡集团牵头在广东建设的“三峡引领号”早在2021年并网发电。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搭建时国内首次使用吸力筒导管架、芯柱式嵌岩导管架、漂浮式基础型式等,并且主要方案均为国内自主的核心技术。并网后每年可为电力需求极大的粤港澳大湾区提供56亿千瓦时绿电。

在输电环节,中海油将油气行业的动态海缆技术经验,直接嫁接到漂浮式海风领域。凭借成熟技术和创新设计,节省设备采购与维护保养成本。

同时,“海油观澜号”可组合其他业务板块发挥组合经济效应,如结合光伏、海洋养殖、氢能等。在“海油观澜号”的浮体平台上安装光伏板,平台中间取部分空间作为养殖区域,将形成“以渔养电、以电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实现了风、光、渔融合,推动“绿色生态”。

在中海油之前,龙源电力于2022年打造了全球首例将漂浮式风电开发与深远海渔业养殖技术融合的示范工程项目,在福建的一个海洋牧场中打开了风电新增长极,养鱼年产值有望达到1000万元。

在英国,还有同类项目利用海水制取氢并储存在海底储罐,从而使氢燃料电池替代大型燃气轮机,还能为油气开采平台提供稳定的可再生电力供应,甚至向外输出。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是必然趋势

▲2022年,英国开发商Source Energie决定开发结合浮式风电和绿色氢气的项目,将电解制氢和海水淡化技术结合在一个浮式风电平台上,并通过管道将氢气输送到岸上,第一个试点预计2028年运行

根据中国对海风的规划,海风资源规划近海100GW,深远海300GW。与光伏钙钛矿类似,漂浮式海风新技术可能迎来快速发展。

若企业本身有技术,有经验,有应用场景,那么无论中海油、三峡也好,还是其它企业也罢,在海上“称霸”的日子就不远了。

原文标题 : 进军漂浮式海风:“中海油”们的私心与野心

推荐阅读